镜头马达作为相机镜头实现自动对焦的核心部件,其性能直接影响对焦速度、精度、噪音以及镜头的整体体积与成本,随着摄影技术的不断发展,镜头马达的种类日益丰富,不同类型的马达在结构原理、特性表现及适用场景上各有侧重,以下将详细介绍常见的镜头马达种类及其特点。
超声波马达(Ultrasonic Motor, USM)
超声波马达是高端镜头中广泛应用的类型,其核心原理是利用压电陶瓷的逆压电效应,将输入的电能转换为高频机械振动(通常在20kHz以上),再通过摩擦材料将振动转化为旋转运动,驱动对焦镜片移动,根据结构不同,超声波马达主要分为两类:
环形超声波马达(Ring-Type USM)
- 结构原理:由定子(带有压电陶瓷的环形金属环)和转子(通过摩擦材料与定子接触的镜筒)组成,定子接收到电信号后产生高频伸缩振动,带动转子旋转,实现镜片驱动。
- 特点:
- 高速与高扭矩:振动频率高,对焦响应迅速,且扭矩大,可轻松驱动大口径镜头的镜组。
- 静音运行:超声波振动本身几乎无噪音,适合需要安静环境的拍摄(如录音、会议)。
- 手动对焦手感佳:支持全时手动对焦,转动对焦环时可直接驱动镜片,无齿轮间隙,阻尼顺滑。
- 应用场景:专业单反镜头(如佳能EF 70-200mm f/2.8L IS III USM、尼康AF-S 24-70mm f/2.8E ED VR),追求对焦速度与静音性能的高端机型。
微型超声波马达(Micro-USM)
- 结构原理:在环形USM基础上缩小体积,采用更紧凑的定子-转子结构,适配镜头小型化需求。
- 特点:体积小、成本低,但对焦速度和扭矩略低于环形USM,噪音控制仍优于传统马达。
- 应用场景:中端镜头(如佳能EF-S 18-135mm f/3.5-5.6 IS USM),平衡性能与成本的主流消费级镜头。
步进马达(Stepper Motor, STM)
步进马达是一种通过脉冲信号控制转动角度的电机,每个脉冲信号驱动转子旋转一个固定角度(步距角),通过脉冲数量和频率实现对焦位置的精确控制。
工作原理:
镜头控制单元发送脉冲信号,驱动电机绕组按顺序通电,产生旋转磁场,带动转子一步步转动,再通过齿轮组将旋转运动转换为镜片的线性移动。
特点:
- 平滑对焦:脉冲信号连续可控,对焦过程无“顿挫感”,尤其适合视频拍摄中的跟焦和变焦操作。
- 低功耗:仅在脉冲信号输入时消耗电流,对焦完成后无需维持电流,节能效果显著。
- 成本适中:结构相对简单,生产成本低于超声波马达,普及性较高。
- 对焦速度较慢:受限于脉冲频率和齿轮传动,高速连拍时的对焦速度不如超声波马达。
应用场景:
视频镜头(如佳能EF-S 18-135mm f/3.5-5.6 IS STM、尼康AF-P DX 18-55mm f/3.5-5.6G VR)及兼顾拍照与视频的中端镜头,尤其适合Vlog、纪录片等对对焦平滑度要求高的场景。
直流马达(Direct Current Motor, DC Motor)
直流马达是最早期的镜头自动对焦马达,通过电刷将直流电流输入转子绕组,在磁场中产生电磁力驱动转子旋转,再通过减速齿轮组带动对焦镜片移动。
工作原理:
电刷与换向器配合,改变转子绕组中的电流方向,使转子持续旋转;通过齿轮组降低转速、增大扭矩,实现镜片的精确定位。
特点:
- 结构简单,成本低:技术成熟,生产成本低,早期镜头广泛采用。
- 噪音大:电刷与换向器摩擦产生机械噪音,不适合安静环境。
- 对焦速度慢:受齿轮传动和机械惯性限制,对焦响应较慢,且易出现“齿轮声”。
- 寿命较短:电刷磨损后性能下降,长期使用需维护。
应用场景:
入门级或老款镜头(如佳能EF 50mm f/1.8 II、尼康AF 50mm f/1.8D),目前逐渐被步进马达和超声波马达取代。
线性马达(Linear Motor, LM)
线性马达是一种直接产生直线运动的电机,无需齿轮组转换运动形式,通过电磁场相互作用直接驱动对焦镜片沿导轨移动。
工作原理:
定子(电磁铁)与动子(永磁体或电磁铁)相对布置,通过改变定子绕组中的电流方向,产生变化的磁场,推动动子(连接对焦镜片)沿直线方向运动。
特点:
- 极速对焦:无齿轮传动延迟,对焦响应速度极快(如索尼FE 200-600mm f/5.6-6.3 G OSS的对焦速度可达0.02秒)。
- 高精度与稳定性:直接驱动,无齿轮间隙,对焦重复精度高,适合高速连拍和追踪对焦。
- 静音且耐用:无机械摩擦,噪音低,且无需齿轮维护,寿命长。
- 成本高,体积大:结构复杂,生产成本高,且需要较大的安装空间,多用于高端全画幅镜头。
应用场景:
超长焦镜头(如索尼FE 400mm f/2.8 GM OSS、佳能RF 100-500mm f/4.5-7.1L IS USM)及追求极致对焦速度的专业级镜头,适用于体育、野生动物等高速拍摄场景。
微型音圈马达(Micro Voice Coil Motor, VCM)
微型音圈马达是一种基于洛伦兹力原理的直线马达,多用于手机镜头、无人机摄像头等小型化设备,近年来也逐渐应用于部分紧凑型相机镜头。
工作原理:
永磁体产生径向磁场,音圈(线圈)置于磁场中,通过改变线圈电流方向,使线圈在磁场中受力沿导轨直线运动,带动对焦镜片移动。
特点:
- 超小型化:结构简单,体积小,重量轻,适配手机等轻薄设备。
- 低功耗:线圈电阻小,电流效率高,适合电池供电设备。
- 响应速度快:线圈质量轻,运动惯性小,对焦启动和停止迅速。
- 行程短:受限于结构,对焦镜片移动距离较短,多用于固定焦距或短变焦镜头。
应用场景:
手机镜头(如iPhone 14 Pro Ultra Wide摄像头)、运动相机(如GoPro Hero 11)及部分卡片相机镜头,追求极致小型化和低功耗的设备。
无刷直流马达(Brushless DC Motor, BLDC)
无刷直流马达通过电子换向器替代传统直流马达的电刷,通过转子位置传感器(或算法估算)控制定子绕组的电流换向,实现转子连续旋转。
工作原理:
定子为多相绕组,转子为永磁体;控制器根据转子位置信号,按顺序切换定子绕组通电,产生旋转磁场驱动转子旋转,再通过齿轮组或直接驱动对焦镜片。
特点:
- 高效率与低噪音:无电刷摩擦,损耗小,效率高,运行噪音低于传统直流马达。
- 寿命长:无电刷磨损,可靠性高,适合长期使用。
- 控制精度高:通过电子换向可精确控制转速和扭矩,对焦性能稳定。
- 成本较高:需要复杂的电子控制器,成本高于传统直流马达。
应用场景:
中高端无反镜头(如适马MC 50mm f/1.2 DG DN | S、腾龙35-150mm f/2-4 Di VC VXD),兼顾对焦性能与可靠性的主流机型。
不同镜头马达性能对比
马达类型 | 对焦速度 | 噪音水平 | 精度 | 功耗 | 成本 | 典型应用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环形超声波马达 | 极快 | 极低 | 高 | 中 | 高 | 专业单反长焦镜头 |
步进马达(STM) | 中等 | 低 | 中 | 低 | 中 | 视频镜头、中端变焦镜头 |
直流马达(DC) | 慢 | 高 | 低 | 中 | 低 | 入门级老款镜头 |
线性马达(LM) | 极快 | 极低 | 极高 | 中 | 极高 | 超长焦、专业体育镜头 |
微型音圈马达(VCM) | 快 | 极低 | 中 | 极低 | 中 | 手机、小型相机镜头 |
无刷直流马达(BLDC) | 快 | 低 | 高 | 中低 | 中高 | 中高端无反镜头 |
相关问答FAQs
Q1:超声波马达和步进马达,哪种更适合视频拍摄?为什么?
A:步进马达(STM)更适合视频拍摄,其主要优势在于对焦过程的“平滑性”:步进马达通过连续脉冲信号控制镜片移动,无传统马达的“齿轮顿挫”或超声波马达的“高速振动”导致的呼吸效应,对焦过渡自然,尤其适合视频中的跟焦、推拉等操作,步进马达功耗低、噪音小,能避免录制时的电流声或机械噪音,提升视频收音质量,而超声波马达虽然对焦速度快、静音,但其高速振动在视频微距或特写镜头中可能导致画面轻微“抖动”,且手动对焦时的“阻尼感”不如步进马达适合视频精细调焦。
Q2:为什么手机镜头普遍采用微型音圈马达(VCM),而非其他类型马达?
A:手机镜头对马达的核心要求是“小型化、低功耗、快速响应”,微型音圈马达(VCM)恰好完美匹配这些需求:VCM结构简单,无需齿轮组,体积可缩小至毫米级,适配手机镜头的轻薄化设计;VCM通过电流直接控制镜片运动,功耗极低,避免手机电量过快消耗;线圈质量轻,运动惯性小,对焦启动和停止响应速度快(通常在0.1秒内),满足手机用户快速抓拍的需求,相比之下,超声波马达体积大、成本高,步进马达和线性马达则难以实现手机级的小型化,因此VCM成为手机镜头的绝对主流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