佳能24-70mm和24-105mm f4都是标准变焦镜头中的热门选择,两者覆盖24mm广角至105mm中长焦(24-105mm)或70mm中焦(24-70mm),焦段覆盖日常拍摄、人像、风光等多种场景,但在光圈、便携性、功能定位上差异显著,适合不同需求的用户。
核心参数与定位对比
两款镜头均属于佳能L级红圈镜头,主打高素质画质,但核心配置各有侧重,以经典的EF卡口版本为例(RF卡口版本参数类似,仅对焦和防抖性能升级),关键参数对比如下:
参数 | 佳能24-70mm f2.8L II USM | 佳能24-105mm f4L IS USM |
---|---|---|
光圈范围 | 恒定f2.8 | 恒定f4 |
最近对焦距离 | 38m | 45m |
滤镜口径 | 77mm | 77mm |
重量(EF卡口) | 805g | 670g |
防抖性能 | 无(部分RF版有5级防抖) | 4级防抖(RF版5级) |
变焦结构 | 12组16片 | 13组18片 |
价格区间(二手) | 6000-7000元 | 3500-4500元 |
性能差异与适用场景
光圈与虚化:f2.8的“大光圈优势” vs f4的“均衡实用性”
24-70mm f2.8的最大优势是恒定f2.8大光圈,弱光环境下进光量更多,手持拍摄更不容易糊片,同时背景虚化效果更明显(焦外过渡自然),适合人像摄影中的背景虚化、室内婚礼/活动等光线较复杂的场景,而24-105mm f4光圈稍小,白天户外拍摄足够,但弱光下需提高ISO或 slower快门,不过其4级防抖(RF版5级)能弥补部分不足,手持拍摄稳定性更佳。
焦段与便携性:70mm的“专业紧凑” vs 105mm的“一镜走天下”
24-70mm焦段覆盖24-70mm,适合人文、纪实、半身人像,但70mm长焦端稍显局限,无法拍摄中远景(如风光中的山峦、人像特写),24-105mm则延伸至105mm,长焦端更适合人像特写(如半身、面部细节)、风光摄影中的压缩空间感,以及旅行中拍摄远距离景物,真正实现“一镜走天下”,重量上,24-105mm轻约135g,搭配全画幅机身更便携,适合长时间手持拍摄或旅行携带。
画质与做工:L级水准的“细节差异”
两者均采用L级做工,镜片含UD(超低色散)和ASC(镀膜)镜片,色散控制优秀,边缘画质锐利,24-70mm f2.8因光圈更大,镜片组更复杂,全开光圈中心画质更极致,边缘画质衰减更小;24-105mm f4在f5.6-f11光圈下画质最为均衡,长焦端(100mm)画质略有下降,但仍满足专业需求。
选购建议:按需求匹配,非“越贵越好”
- 选24-70mm f2.8:如果你是专业摄影师,经常拍摄人像、婚礼、活动等需要大光圈虚化和弱光表现的场景,且不介意重量和价格,它是“画质与虚化的标杆”。
- 选24-105mm f4:如果你是摄影爱好者、旅行者,追求便携性和焦段多样性,需要兼顾日常、风光、人像、视频拍摄(防抖更适合视频防抖),它是“性价比与全能的代表”。
相关问答FAQs
Q1:新手入门应该选24-70mm f2.8还是24-105mm f4?
A1:建议优先选24-105mm f4,新手更需熟悉焦段和构图,105mm长焦端能拓展拍摄场景,轻便机身和防抖功能也降低学习成本;f2.8大光圈虽好,但重量和价格对新手可能形成负担,且大光圈需要一定技巧才能用好。
Q2:24-105mm f4的105mm端画质够用吗?拍人像会虚化不足吗?
A2:够用,105mm端在f4光圈下,配合1.5m外拍摄距离,背景虚化效果虽不如f2.8极致,但完全能满足日常人像需求(如半身照、环境人像),若需更强虚化,可拉大拍摄距离或后期处理,其长焦端的压缩感反而能让人物更突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