尼康镜头系统的发展历程中,手动时代的经典之作、自动对焦初期的革新者,以及无反时代的旗舰代表,分别以za镜头(AI-S系列)、g镜头(AF-G系列)和gm镜头(Z卡口G系列)为典型,这三类镜头承载了光学技术的迭代,也反映了摄影从胶片到数码、从单反到无反的变迁,它们在结构设计、操控逻辑和画质表现上各有千秋,为不同需求的摄影师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。
za镜头(尼康AI-S镜头)诞生于1982年,是AI(自动索引)镜头的改进型,其核心特征在于手动对焦设计和物理光圈环,作为胶片时代的“主力军”,AI-S镜头以扎实的金属镜身、精密的机械结构和出色的光学素质著称,经典的50mm f/1.8 AI-S采用5片4组双高斯结构,中央锐度极高,边角画质衰减控制得当,至今仍是摄影爱好者追求“复古味”的首选;而105mm f/2.5 AI-S则以柔美的焦外虚化和“空气感”成像闻名,被誉为“人像镜皇”,AI-S镜头通过光圈耦合杆与机身联动,支持光圈优先测光(需机身支持AI-S),但需手动调节对焦和光圈,对拍摄者的操控能力要求较高,在数码时代,AI-S镜头可通过转接环用于Z卡口无反相机,但需手动测光,且无法实现自动对焦,更适合追求极致画质和手动操控的进阶用户。
进入自动对焦时代,尼康于2000年前后推出AF-G镜头(G型镜头),取消了传统的物理光圈环,光圈调节完全依赖机身控制,同时内置AF-S超声波马达,实现了快速、安静的自动对焦,这一设计适应了数码单反相机电子化、自动化的趋势,大幅提升了拍摄效率,代表型号如AF-S 50mm f/1.8G,采用7片6组结构,重量仅185g,轻便小巧,是入门用户的“标头首选”;而AF-S 24-70mm f/2.8E VR则作为“大三元”之一,具备恒定f/2.8光圈、VR防抖和纳米结晶涂层,画质与实用性兼备,G镜头的优势在于兼容性广(覆盖所有尼康F卡口单反)、自动对焦性能稳定,且价格相对亲民;但光圈无物理调节环限制了手动拍摄的灵活性,部分早期型号无防抖设计,在弱光环境下表现稍逊。
随着无反相机的兴起,尼康推出Z卡口系统,gm镜头可理解为Z卡口G型镜头中的高端系列(或S-Line旗舰),代表Z卡口的技术巅峰,例如Z 50mm f/1.2 S采用11片9组结构,包含2片ED镜片和2片非球面镜,最近对焦距离0.4m,f/1.2大光圈带来极致的虚化效果,且支持步进马达自动对焦,配合Z相机的眼部对焦功能,人像拍摄精准高效;Z 24-70mm f/2.8 S VR则具备恒定光圈、防抖和f/2.8-22的光圈范围,重量仅805g,兼顾画质与便携,gm镜头的核心优势在于Z卡口的大口径短法兰距设计,实现了更高的光线收集率和更强的像差控制,同时配合无反相机的电子化功能,如自定义对焦环、机身内RAW处理等,拍摄体验更现代化;但价格昂贵(如Z 85mm f/1.2 S售价超万元),且体积较F卡口G镜头更大,对便携性有一定影响。
特性 | za镜头(AI-S) | g镜头(AF-G) | gm镜头(Z卡口G) |
---|---|---|---|
推出时间 | 1982年 | 2000年左右 | 2018年(Z系统) |
卡口类型 | F卡口 | F卡口 | Z卡口 |
对焦方式 | 手动对焦 | AF-S自动对焦 | 步进马达/S-Line |
光圈控制 | 物理光圈环 | 机身电子控制 | 机身电子控制+自定义 |
代表型号 | 50mm f/1.8 AI-S | 50mm f/1.8G | 50mm f/1.2 S |
适用机型 | 胶片机/F卡口单反(需转接) | F卡口单反 | Z卡口无反相机 |
核心优势 | 复古机械感、极致画质、性价比高 | 自动对焦快、轻便、性价比高 | 画质顶尖、电子化体验、大口径优势 |
主要局限 | 手动对焦不便、无防抖、数码功能弱 | 无物理光圈环、部分无防抖 | 价格高、体积较大 |
FAQs
问题1:尼康za镜头(AI-S)在数码单反相机上使用时,需要注意哪些事项?
解答:za镜头(AI-S)作为手动镜头,在F卡口数码单反上使用时,需确保机身支持“AI-S模式”(开启机身测光),否则无法实现光圈优先测光;若用于Z卡口无反相机,需通过FTZ转接环,且仅支持手动对焦和手动测光(需机身支持“非CPU镜头”模式),AI-S镜头无电子触点,无法传递镜头信息,需手动输入焦距和光圈数据以获得正确的EXIF信息,拍摄时建议使用三脚架以保证对焦精度,同时利用Z相机的“峰值对焦”功能辅助手动合焦。
问题2:gm镜头相比g镜头(F卡口),在画质和操控上有哪些显著升级?
解答:gm镜头(Z卡口G系列)相较于F卡口g镜头,画质升级主要体现在光学设计上:Z卡口的大口径短法兰距允许使用更大直径的后镜组,减少像差,同时配合低色散镜片和非球面镜,实现更高分辨率和更均匀的画质(如Z 50mm f/1.2 S中心锐度达4000lp/mm以上),操控上,gm镜头支持步进马达自动对焦,对焦速度和精度提升显著(配合Z相机的眼部对焦,人眼识别速度提升约1.5倍),且具备自定义对焦环功能(可切换对焦/光圈控制),部分型号还内置VR防抖(最高5档补偿),gm镜头通过Z卡口的电子传输,可实现镜头固件升级,优化光学性能,这是F卡口g镜头无法具备的迭代优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