尼康D90作为尼康经典的APS-C画幅单反相机,凭借出色的成像质量和可靠的性能,至今仍被许多摄影爱好者所喜爱,而镜头作为相机的“眼睛”,其保养至关重要,其中镜头发霉是较为常见的问题,不仅会影响成像质量,严重时甚至可能损坏镜头,本文将详细介绍尼康D90镜头除霉的相关知识,包括发霉原因、危害、除霉步骤、注意事项及日常保养方法,帮助用户有效处理镜头发霉问题,延长镜头使用寿命。
镜头发霉主要由环境湿度、温差及存放不当等因素导致,霉菌是一种真菌,在湿度达到60%以上、温度适宜(20-30℃)的环境中极易滋生,南方梅雨季节、长期将镜头放置在潮湿的地下室或浴室附近,以及镜头从低温环境突然进入高温高湿环境(如冬季从室外进入室内),导致镜片表面冷凝水,都可能为霉菌提供生长条件,初期霉斑通常呈白色蛛网状或棉絮状,若不及时处理,会逐渐扩散并形成黑色或绿色斑点,甚至渗透到镜片镀膜内部。
镜头发霉的危害不可小觑,霉斑会遮挡光线,导致画面出现暗角、模糊或杂色,影响成像清晰度和色彩还原;霉菌会分泌酸性物质,腐蚀镜片镀膜,长期可能导致镀膜脱落,降低镜头透光率;若霉斑出现在镜组内部,还可能影响镜头的对焦精度和光圈结构,严重时甚至导致镜头报废,一旦发现镜头发霉,需及时处理。
除霉前的准备工作
在动手除霉前,需做好充分准备,避免操作不当对镜头造成二次伤害,准备工具:无水酒精(浓度99%以上,纯度越高越好,避免残留水渍)、脱脂棉(或镜头专用清洁棉)、镜头笔(带刷头)、气吹、镜头清洁液、防霉剂、干燥剂、手套(避免指纹污染),选择操作环境:需在干燥、洁净、无风的环境中进行,最好在通风良好的房间内,避免灰尘或异物进入镜头内部,操作前需洗手并擦干,佩戴手套,减少手部油脂和细菌污染镜头。
镜头除霉具体步骤
表面清洁与霉斑初步判断
用气吹轻轻吹去镜头表面的灰尘和浮尘,避免擦拭时硬物划伤镜片,然后观察霉斑位置:若仅出现在镜头前镜片或后镜片表面,且霉斑较浅,可自行处理;若霉斑位于镜组内部(多片镜片之间)或已深入镀膜,建议送专业维修店处理,自行拆解镜头可能导致镜片移位或部件损坏。
轻度霉斑处理(镜片表面浅层霉斑)
对于镜片表面的轻度霉斑,可按照以下步骤操作:
- 蘸取酒精:将脱脂棉撕成薄薄一层,折叠成边缘整齐的小块,用牙签或镊子夹住,蘸取少量无水酒精(注意不要过量,以不滴落为宜)。
- 轻轻擦拭:以霉斑为中心,用蘸有酒精的脱脂棉轻轻打圈擦拭,力度要轻,避免划伤镜片镀膜,若霉斑较顽固,可重复擦拭2-3次,但需注意同一部位擦拭时间不宜过长,以免酒精损伤镀膜。
- 清洁残留:擦拭后,用干净的脱脂棉蘸取镜头清洁液,再次轻轻擦拭镜片,去除酒精残留和可能产生的痕迹,最后用气吹吹干。
- 检查效果:在光线下观察镜片,若霉斑已清除,无残留痕迹,则完成清洁;若仍有少量霉斑,可重复上述步骤,但避免过度擦拭。
重度霉斑处理(霉斑较深或范围较大)
若霉斑较深或范围较大,需更谨慎处理:
- 使用专业除霉工具:可选用镜头除霉灵(含特殊溶剂,对霉菌分解效果更强),按说明书比例稀释后,用脱脂棉蘸取擦拭。
- 配合镜头笔:对于顽固霉斑,可用镜头笔的刷头轻轻刷除霉斑主体,再用酒精棉擦拭残留部分,注意镜头笔刷头需保持清洁,避免二次污染。
- 避免酒精接触镜筒:擦拭时需控制酒精范围,避免酒精渗入镜头镜筒内部,损坏对焦机构或光圈叶片,若不慎接触,需及时用气吹吹干。
内部霉斑处理(非专业人士不建议自行操作)
若霉斑出现在镜头内部镜组之间,需拆解镜头才能彻底处理,但镜头内部结构精密,非专业人士自行拆解极易导致镜片移位、部件损坏或灰尘进入,因此强烈建议送至尼康官方售后或专业维修店处理,维修人员会通过专业工具拆解镜头、清洁镜组、重新组装并进行调试,确保镜头性能恢复。
除霉注意事项
- 避免使用酒精浓度过低的溶剂:浓度低于90%的酒精含水量较高,擦拭后易留下水渍,可能加剧霉变。
- 禁用纸巾或普通布料擦拭:纸巾纤维粗糙,易划伤镜片镀膜;普通布料可能掉毛或含有杂质,污染镜头。
- 操作时勿拆卸镜头:除非具备专业维修技能,否则不要自行拆卸镜头,以免破坏密封性或损坏内部结构。
- 彻底干燥后再存放:除霉后需将镜头放置在通风处,待酒精完全挥发、镜片干燥后再收纳,避免潮湿环境导致二次发霉。
镜头日常防霉保养
除霉是“治标”,日常防霉才是“治本”,以下是预防镜头发霉的关键措施:
- 控制存放环境湿度:将镜头存放在干燥通风处,避免长期置于潮湿环境(如地下室、浴室),南方梅雨季节可使用防潮箱,内置干燥剂(需定期更换或烘干),保持湿度在50%以下。
- 使用防霉配件:镜头前后盖需拧紧,避免灰尘和湿气进入;存放时可放入防霉片(如“爽片”等品牌),抑制霉菌生长。
- 避免温差过大:镜头从低温环境进入高温环境时,不要立即打开镜头盖,需等待镜头温度回升至室温,避免镜片表面冷凝水。
- 定期检查与清洁:每月取出镜头检查一次,观察镜片及镜筒内部是否有霉斑或灰尘;使用后及时用气吹吹去表面灰尘,避免污渍积累。
除霉工具清单
工具名称 | 作用 | 注意事项 |
---|---|---|
无水酒精(99%+) | 溶解霉斑,深层清洁 | 避免接触镜筒内部,用量需少量 |
脱脂棉/镜头清洁棉 | 擦拭镜片,不掉屑 | 需折叠整齐,边缘整齐避免划伤镜片 |
气吹 | 吹走灰尘和浮尘 | 避免用力过猛,防止灰尘颗粒划伤镜片 |
镜头笔 | 刷除表面霉斑和灰尘 | 刷头需保持清洁,定期更换 |
防霉剂/干燥剂 | 吸收存放环境湿气,抑制霉菌生长 | 定期检查干燥剂状态,受潮后需及时更换或烘干(硅胶干燥剂可微波炉加热烘干) |
防潮箱 | 提供干燥密封的存放环境 | 控制湿度在40%-60%,避免湿度过低导致镜头部件干燥开裂 |
相关问答FAQs
问题1:镜头发霉后,自己处理和送修该如何选择?什么情况下必须送修?
解答:若霉斑仅出现在镜头前/后镜片表面,且霉斑较小、较浅(如白色蛛网状,未渗透镀膜),可自行处理,按照上述步骤用酒精和脱脂棉轻轻擦拭即可,但需注意操作规范,避免损伤镜头,若出现以下情况,必须送修:①霉斑位于镜组内部(多片镜片之间);②霉斑已深入镜片镀膜,形成黑色或绿色斑点,擦拭后仍有残留;③镜头出现对焦异常、光圈卡顿或异响;④镜头为高端镜头(如尼康金圈镜头),自行拆解可能导致保修失效或性能下降,专业维修店具备专业工具和无尘环境,能彻底清除内部霉斑并确保镜头性能恢复。
问题2:除霉后镜头成像会受影响吗?如何判断除霉是否彻底?
解答:轻度霉斑及时处理且操作规范的情况下,镜头成像基本不受影响,画面清晰度和色彩还原可恢复至正常状态,若霉斑较深或处理不当,可能会在画面中留下轻微痕迹(如极小暗点),但通常不影响正常拍摄,判断除霉是否彻底的方法:①在光线下观察镜片,转动镜头角度,仔细检查是否有蛛网状、斑点状霉斑残留;②安装镜头到相机上,拍摄一张白纸或纯色物体(如蓝天),查看照片是否有暗角、杂色或模糊点;③通过取景器或屏幕观察镜头成像,有无异常眩光或清晰度下降,若以上检查均无异常,则说明除霉彻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