旁轴相机作为一种经典的相机类型,因其独特的取景方式和光学设计,在摄影爱好者中拥有独特地位,与单反相机通过镜头取景不同,旁轴相机采用独立取景器,拍摄时光线通过镜头旁的取景窗口进入,形成“旁轴”结构,这种设计带来了取景明亮、无反光镜噪音等优势,但也需要使用者掌握特定的操作技巧,以下从基础准备到进阶操作,详细解析旁轴相机的使用方法。
基础准备工作
机身与配件检查
首次使用旁轴相机时,需先检查机身状态:
- 电池安装:多数旁轴相机(尤其是数码型号如徕卡Q2、富士X100V)依赖电池测光和对焦,需按照机身标识装入正确型号电池(如锂电池或AA电池),注意正负极。
- 镜头安装:可换镜头旁轴(如徕卡M系列、Zeiss Ikon)需旋转镜头卡口至锁定位置;固定镜头型号(如富士X100V)无需操作,但需检查镜头是否有划痕或霉斑。
- 配件准备:三脚架、遮光罩、UV镜(保护镜头)、备用存储卡/胶卷(胶片旁轴如禄来35需提前装卷)等,根据拍摄场景提前准备。
开机与模式设置
- 开机:按下机身电源键(通常位于顶部或侧面),部分胶片旁轴需拉出折叠式遮光罩或推进镜头环才能激活测光。
- 拍摄模式:旁轴相机多支持手动模式(M档)、光圈优先(A档)或程序自动(P档),新手建议从A档开始,相机自动匹配快门速度,熟悉后再尝试手动模式调整光圈与快门组合。
对焦操作:旁轴的核心技巧
旁轴相机的对焦是使用中最关键的环节,因其取景器与镜头光轴存在视差差异,需精准操作。
对焦方式分类
- 手动对焦:经典旁轴(如徕卡M3、禄来35)依赖旋转镜头对焦环,通过取景器内的对焦辅助工具判断合焦状态。
- 自动对焦:现代数码旁轴(如徕卡Q2、富士X100V)支持对比度检测或混合对焦,半按快门即可自动对焦,但对焦速度通常弱于单反。
手动对焦实操步骤
以徕卡M系列为例:
- 观察取景器:取景器内包含亮框(取景范围)、对焦线(如双线、微棱镜或裂像)及测光显示。
- 旋转对焦环:转动镜头对焦环,同时观察取景器内的对焦辅助工具:
- 裂像对焦屏:当被摄主体在裂像中央上下错位时,未合焦;转动对焦环至裂像重合,即为合焦。
- 微棱镜对焦屏:未合焦时,主体呈现闪烁颗粒感;合焦后颗粒消失,画面清晰。
- 磨砂屏:需依靠肉眼判断画面清晰度,适合大光圈镜头或静态拍摄。
- 视差校正:旁轴取景器存在视差(近距离时取景范围小于实际成像),拍摄近距物体(如1米内)需通过取景器内的视差校正标记(如黄色短线)调整构图,确保主体在取景框内。
自动对焦注意事项
数码旁轴(如富士X100V)的自动对焦区域较小,建议使用“单点对焦”模式,将对焦点对准主体眼部(人像)或关键部位(静物),避免对焦偏移,部分机型支持“对焦锁定”(半按快门后保持,重新构图),适合构图复杂的场景。
曝光控制:光圈、快门与ISO的配合
旁轴相机的曝光系统与单反类似,但需注意测光位置(部分机型为中央重点测光或平均测光)。
测光与参数设置
- 测光模式:数码旁轴多支持多区测光、中央重点测光和点测光,手动模式下,可通过取景器内的测光指针(或LED灯)判断曝光:当指针指向“0”时,为正确曝光;偏左为过曝,偏右为欠曝,需调整光圈或快门补偿。
- 胶片旁轴测光:如禄来35内置硒光测光表,需根据测光表指针转动光圈环或快门环,使指针与标记对齐(无需电池)。
关键参数调整
- 光圈:控制景深和进光量,大光圈(如f/1.4)适合弱光或虚化背景,小光圈(如f/8)适合风光或大景深场景,旁轴镜头的光圈环通常位于镜头后端,旋转时需注意听“咔嗒”声确认档位。
- 快门速度:影响动态捕捉,高速快门(如1/1000s)可凝固运动主体,慢速快门(如1/30s以下)需配合三脚架,避免手抖模糊,部分胶片旁轴(如佳能QL17)支持“快速装卷”功能,简化胶片安装流程。
- ISO感光度:数码旁轴可直接在菜单中调整;胶片旁轴需根据光线选择胶卷速度(如ISO 100适合 daylight,ISO 400适合室内或阴天)。
曝光补偿
在光圈优先或自动模式下,若测光不准(如逆光、暗调场景),可通过曝光补偿(+/EV)调整:增加补偿(+EV)提亮画面,减少补偿(-EV)压暗画面,建议从±0.5EV开始尝试,根据直方图调整。
构图与取景:旁轴的独特视角
旁轴取景器无反光镜遮挡,取景范围明亮、视野开阔,且无“黑屏”问题,适合抓拍和快速构图。
取景优势与注意事项
- 优势:取景器所见范围接近最终成像(远摄镜头除外),无单反的反光镜震动,快门声音更轻(如徕卡M系列的“咔嗒”声),适合纪实、街头摄影。
- 注意事项:
- 视差问题:前文提到,近距离拍摄时需通过视差校正标记调整构图,避免主体边缘被裁切。
- 取景框精度:旁轴取景框通常略小于实际成像(约85%-92%),构图时需预留空间,避免主体“顶边”。
构图技巧
- 利用取景框线:部分旁轴(如徕卡M系列)提供多规格取景框线(如28mm、50mm、90mm),拍摄前需旋转取景器视差校正拨盘,选择与镜头焦距匹配的框线,确保构图准确。
- 黄金分割与引导线:旁轴取景的直观性便于运用黄金分割构图,将主体放在取景框交叉点;利用场景中的线条(如道路、栏杆)引导视线,增强画面纵深感。
镜头更换与特殊功能
可换镜头旁轴的操作
以徕卡M卡口为例:
- 拆卸镜头:按下镜头释放钮,逆时针旋转镜头至卡口分离。
- 安装镜头:将镜头卡口对准机身卡口,顺时针旋转至“咔嗒”声锁定,确保红点对齐(徕卡镜头)。
- 焦距适配:更换不同焦段镜头(如28mm广角、50mm标头、90mm长焦)后,需同步调整取景器框线和视差校正拨盘,避免取景误差。
特殊功能应用
- 多重曝光:部分胶片旁轴(如尼康FM3A)支持多次曝光,拍摄后不推进胶片,再次曝光可叠加画面,适合创意摄影。
- 胶片后背:专业旁轴(如哈苏Xpan)支持可更换胶片后背,方便切换黑白、彩色或不同感光度胶卷。
保养与维护
- 镜头清洁:使用气吹吹走灰尘,镜头笔或无尘布擦拭镜片(避免直接触摸镜片)。
- 机身保养:胶片旁轴需避免潮湿环境,机身金属部分可用软布擦拭;数码旁轴定期清理传感器(用气吹或专用清洁棒)。
- 存放:长期不用时取出电池,放入干燥箱,避免镜头对准强光(防止烧毁传感器)。
旁轴相机与单反相机核心操作对比表
项目 | 旁轴相机 | 单反相机 |
---|---|---|
取景方式 | 独立取景器,旁轴光路 | 通过镜头取景(TTL),无视差 |
对焦原理 | 手动对焦为主,部分支持自动对焦 | 自动对焦为主,相位检测+对比度检测 |
视差问题 | 近距离拍摄需校正,取景框略小于成像 | 无视差,取景即所得 |
快门噪音 | 较小(无反光镜震动) | 较大(反光镜抬起/落下) |
适用场景 | 街头、纪实、人像(安静、快速抓拍) | 运动、风光、野生动物(对焦快、长焦) |
旁轴相机的使用核心在于“手动掌控”与“视差意识”:从精准对焦到曝光调整,从构图预留到视差校正,每一步都需要使用者主动参与,虽然操作门槛略高于单反,但其独特的光学体验和安静的拍摄特性,能让摄影回归本质——通过观察与思考,捕捉瞬间的感动,无论是胶片时代的经典机型,还是数码时代的新锐型号,旁轴相机始终是摄影爱好者手中“值得慢下来”的创作工具。
相关问答FAQs
Q1:旁轴相机和单反相机在拍摄时最大的操作区别是什么?
A1:最大的区别在于取景方式和对焦逻辑,旁轴相机通过独立取景器观察,取景范围明亮但存在视差(近距离需校正),对焦多依赖手动操作(如裂像、微棱镜辅助),适合“预判式”拍摄;单反相机通过镜头取景,无视差且自动对焦速度快,适合“即时捕捉”场景,但反光镜结构导致体积较大、快门噪音较高。
Q2:新手使用旁轴相机最容易忽略的细节是什么?
A2:最容易忽略的是“视差校正”和“取景框预留空间”,旁轴取景器在近距离拍摄时(如1米内),实际成像范围会大于取景框,若直接按取景框构图,可能导致主体边缘被裁切,新手常误以为取景框即最终成像,未预留空间,导致构图过紧,需通过取景器内的视差校正标记(如黄色短线)调整构图,确保主体完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