佳能700D作为一款经典的入门级单反相机,通过搭配滤镜可以显著提升拍摄效果,无论是保护镜头、优化画面色彩,还是实现创意曝光,滤镜都是摄影爱好者的得力助手,下面将从滤镜安装、不同类型滤镜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方面,详细讲解佳能700D滤镜的使用技巧。
滤镜的基础安装与准备工作
佳能700D的套机镜头(如EF-S 18-55mm f/3.5-5.6 II STM)通常采用58mm口径,因此需选择口径匹配的滤镜(如58mm),安装前,先逆时针拧下镜头前端的遮光罩,再逆时针旋转镜头保护盖,取下后即可安装滤镜,安装时,将滤镜对准镜头卡口,顺时针旋转至拧紧(部分滤镜如CPL偏振镜有旋转环,需注意方向),安装后,可通过取景器或屏幕检查滤镜是否平整、有无漏光,避免影响拍摄。
常见滤镜类型及使用方法
根据拍摄需求,滤镜可分为保护类、色彩优化类和创意控制类,不同滤镜的使用场景和方法各有侧重。
UV镜(紫外线滤镜)
用途:主要功能是保护镜头镜片免受刮擦、灰尘和指纹污染,同时过滤紫外线(尤其在高原、海边等紫外线强的环境中,可减少画面蓝调,提升清晰度)。
使用方法:UV镜可长期安装在镜头前端作为“保护镜”,无需调整,拍摄时无需改变相机参数,如同无滤镜般使用,需注意,劣质UV镜可能影响画质(如眩光、色散),建议选择多层镀膜品牌滤镜(如HOYA、B+W)。
CPL偏振镜(圆偏振镜)
用途:消除非金属表面的反光(如水面、玻璃、树叶),同时增加蓝天白云的对比度和饱和度,让画面色彩更通透。
使用方法:
- 安装后,通过取景器或屏幕观察画面,缓慢旋转滤镜前端的旋转环;
- 拍摄水面时,调整至反光消失的位置;拍摄蓝天时,旋转至天空颜色最深(注意与太阳方向成90度夹角时效果最佳);
- CPL会减少1-2档进光量,需适当提高ISO、开大光圈或降低快门速度(如使用M档或光圈优先模式,相机通常会自动提示曝光补偿)。
注意:广角端(如18mm)使用CPL可能导致画面亮度不均(边缘变暗),建议在35mm以上焦段使用。
ND镜(中灰密度镜)
用途:均匀减少进光量,用于在强光下实现大光圈虚化或慢速快门(如白天拍流水丝绢感、车流光轨),ND镜有不同的“档位”(如ND4、ND8、ND1000),数值越大减光越多(ND1000可减少10档进光量)。
使用方法:
- 根据光线强度选择ND镜档位(如白天强光用ND1000,阴天用ND4);
- 安装后,将相机调至M档,固定ISO(如100),设置目标光圈(如f/8),然后调整快门速度至正常曝光值;
- 加装ND镜后,需大幅延长快门速度(如不加ND时快门1/125s,加ND1000后可能需1s以上),建议搭配三脚架使用,避免画面模糊。
技巧:部分ND镜为“可变ND”(如ND2-ND400),通过旋转环调节减光量,适合新手灵活使用,但需注意避免两片镜片叠加产生暗角或色斑。
GND渐变滤镜(中灰渐变镜)
用途:平衡画面大光比场景(如日出日落时天空亮、地面暗),压暗天空亮度,保留地面细节,避免天空过曝或地面欠曝。
使用方法:
- 分为“硬渐变”(地平线分明,如山景)和“软渐变”(明暗过渡自然,如日落);
- 安装后,通过上下移动滤镜或调整拍摄角度,将渐变深色部分对准天空,浅色部分对准地面;
- 可结合相机点测光,对地面亮部测光,确保天空和地面曝光均衡。
注意:若场景光比过大(如正午阳光),可叠加使用GND和ND镜,但需避免滤镜间漏光。
滤镜使用的注意事项
- 滤镜清洁:使用气吹吹走灰尘,再用镜头布或无纺布擦拭指纹(避免用酒精等化学溶剂,以防镀膜损坏)。
- 滤镜质量:劣质滤镜易产生眩光、色散或降低画面锐度,建议选择知名品牌,优先考虑多层镀膜滤镜(如MC多层镀膜)。
- 避免过度叠加:同时使用多片滤镜(如UV+CPL+ND)可能导致画质下降、暗角或色偏,尽量减少叠加数量,或选择“超薄滤镜”减少厚度。
- 参数调整:使用滤镜后,需重新调整相机曝光参数(尤其是CPL、ND、GND),可通过直方图判断曝光是否准确,避免过曝或欠曝。
滤镜类型与使用场景归纳表
滤镜类型 | 主要用途 | 适用场景 | 使用技巧 | 注意事项 |
---|---|---|---|---|
UV镜 | 保护镜头、防紫外线 | 日常拍摄、户外环境 | 长期安装,无需调整 | 选择多层镀膜,避免影响画质 |
CPL偏振镜 | 消除反光、增强色彩饱和度 | 水面/玻璃反光、蓝天白云 | 旋转至反光消失或天空最深 | 广角端慎用,避免亮度不均 |
ND镜 | 减少进光量、实现慢门 | 白天流水、车流、光轨 | 搭配三脚架,根据档位调整快门速度 | 可变ND需避免产生色斑 |
GND渐变镜 | 平衡画面光比 | 日出日落、山景大光比 | 调整渐变线位置对准天空 | 软渐变更适合过渡自然的场景 |
相关问答FAQs
Q1:佳能700D使用偏振镜后照片变暗怎么办?
A:偏振镜会自然减少进光量(约1-2档),可通过以下方式调整:① 提高ISO感光度(如从100调至400);② 开大光圈(如从f/8调至f/5.6);③ 降低快门速度(需确保手持稳定或使用三脚架),若仍偏暗,可检查是否过度旋转CPL(旋转至反光消失即可,无需继续旋转),或选择减光量更低的CPL(如薄型CPL)。
Q2:滤镜可以叠加使用吗?需要注意什么?
A:可以叠加,但需谨慎:① 优先叠加功能互补的滤镜(如UV+CPL保护+消除反光,ND+CPL实现慢门+消除反光);② 避免叠加超过2片滤镜,否则易产生暗角、色散或降低画质;③ 广角端(如18mm)尽量使用超薄滤镜,减少镜片厚度导致的暗角;④ 叠加后需重新测光,并检查画面是否有眩光或漏光,可通过调整拍摄角度或加装遮光帽改善。